查看: 424|回复: 7

或魏或晋?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10-3-17 23:06:52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前,在成都泉友处,拿过一批五铢钱,是成都本地出土的东西.当时成都泉友坚称是蜀中稚钱,是蜀汉后期的东西,当时则认为是曹魏五铢.细审之下,这种钱和曹魏的五铢非常接近,直径和穿孔都差不多,但抓在手上能明显感到更加的轻薄.字文较曹魏五铢正样细瘦,书写规整,背的内外廓也有区别,很有蜀地钱币的特征.金上部的呈三角形,只有一枚呈箭头状.而这种钱币成批的在蜀地出土,说明了什么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10-3-17 23:10:09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可以肯定它不是蜀汉的钱币,经过钱币界多年的研究和考古实证.对蜀汉钱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刘焉五铢--直百五铢--世平百钱--太平百钱系列(羊角百--带水波纹--光背大样--小样减重--太平百金)--定平一百和直百钱.从这样的发展序列可以看出,蜀汉一直是沿用了直百钱的制度.不可能在后期改制成重量更重的五铢,这不符合货币流通规律.(以前整理过一篇文章,孔方春秋--三国篇: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44958.shtml)


      而这批钱从总体上的特征是和曹魏五铢非常接近的.是典型汉末和三国时期的东西.尤其和其中一种不压金压五的曹魏五铢非常相象.直径穿孔大小比较一致.铢头都比较收紧圆折,而其中一枚金头呈箭头状的正好显示了他们传承关系.
  
      制作比较划一,字文清晰规整,说明它是一个稳定政权铸造的东西.而钱体更薄说明它是后期减重的结果.而在蜀地中心出土和型制上蜀地的特征,恰恰说明了它是魏灭蜀,占领蜀地以后的东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10-3-17 23: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lie 于 2010-3-18 12:10 编辑


(以上是它和各种现在认定为曹魏五铢的品种的比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10-3-17 23:12:35 |显示全部楼层
魏灭蜀两年以后,司马氏就代魏立晋了.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它应该就是魏末晋初的东西.三国时期也只有魏的经济相对稳定,这点从魏的币制上可以看出来,和吴蜀严重的通货膨胀相比,没有实行直百当千的大钱体系.魏灭吴蜀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魏灭蜀以后,一直做着灭吴的准备,而在这段时间里最有可能就是王濬了,他进川多年,曾任巴郡太守和益州刺史。在四川大肆造船,最后水军一直抵达建康灭了吴国,此外他在治理地方上也很有作为,川人甚为感恩戴德.在此过程中铸造一些地方的货币是有可能的.

   而这种带有蜀地特征和魏钱特征的货币也许给我们提供了揭开那段时期货币历史的密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10-3-18 09:02:5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ckdai 于 2010-3-18 09:04 编辑

这种小五铢还有大点的

杜维善称之为南齐,但不大靠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10-3-18 09:08:44 |显示全部楼层
郑家相曾送给我过这种五铢钱范的拓片,回头翻翻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10-3-18 09:18:55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更晚一些,到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10-3-18 12:08:0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dickdai


    这确实是个问题.

 但据我观察到的情况,还是很倾向比较早,可能到魏未晋初.刘宋最后实行的两铢钱,齐梁在钱币上应该多少受了它的一些影响.

梁五铢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曾认真观察过镇江梁代官铸遗址出土的钱范,遗址就紧挨着当时的官衙,而镇江当时是拱卫首都的京畿地区,无论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此遗志的发现对我们考证梁五铢有重要意义.

该遗址出土资料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铜铁钱都有铸造,铜钱中也有无边廓的所谓女钱,和汉末的几乎无法区分.还有种有边廓的标准的五铢钱.钱范也有红色和青色两种.观其字文,最有特征的是五字,和后来的陈五铢几乎如出一辙,但总体字文比较平夷,字文也较粗.有的钱范内穿上部隐有凹线条,类似三官钱,反应在钱体上,虽然不是太明显,应该是隐有上横的状态.铢字的写法也有点特征,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些现象说明,即使在梁代,官铸钱也是不断变化,而且受了前朝旧钱的影响.

而这批四川出的钱,无论在大小,型制上,字文上尤其是五字,更接近曹魏的特征.

这篇小文也只是推测,缺乏有力的出土资料的佐证,仅供朋友们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27 00:49 , Processed in 0.05489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