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风清扬

官场现形记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0:10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一日,奉到电谕,以:

  "该督、抚疏于防范,酿此巨灾,非寻常决口可比,河道总督、河南巡抚,均着革职留任;其它员弁,一概革职,戴罪自赎,--还有几个枷号河干的,--朝廷轸念灾民,发下内帑银二十万,着河南巡抚遴委妥员,驰赴灾区,核实散放,毋任流离失所。所有此次工程浩大,仍着该督、抚督率在工员弁,无分昼夜,设法防堵,以期早日合龙"各等语。

  贾臬台得了这个消息,这日午后,便独自到抚台跟前,替儿子求谋河工上总办差使。抚台说道:"你老哥的世兄,还有甚幺说的,派了出去,兄弟再放心没有了。但是这个工程须得河台作主,兄弟犯不着僭他的面子。因为我们河南比不得山东,巡抚可以拿得权的。既然是老哥嘱托,兄弟总竭力的同河台去说就是了。"贾臬台替儿子谢过了栽培,退回本衙,告诉了大少爷。大少爷皱眉道:"这样说起来,恐防要漂!"贾臬台道:"何以见得?"大少爷道:"抚台作不得主,到了河台手里,一定要委他的私人,我们还有指望吗。"贾臬台道:"既然你怕抚台说话不中用,不如打个电报给周老夫子,等他打个电报出来托托河台。里外有人帮忙,他总得顾这个面子。"

  列位看官:你晓得贾臬台说的周老夫子是谁?原来就是现在军机大臣上的周中堂。贾臬台此番升臬台,进京陛见的时候,化了三千银子新拜的门,遇事甚为关照。所以如今想到了他,要打电报给他,求他助一臂之力。大少爷听了父亲的说话,一想这条门路果然不错,立刻拟好电报,亲自赴到电局里打报。省城里公事忙,电报学生是一天到晚不得空的。大少爷特地打了一个加急的三等报,化了三倍报费,眼看着打了去。又托本局委员私下传个电报给那边委员,此电送到,先打一个回电。不消一刻,那边回电过来,说周中堂不在宅中。电报局委员巴结大少爷,忙说一得回电立刻就送过来。大少爷只得怅怅而归。等到天黑,周中堂的回电来了。赶忙译出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

  "河南贾臬台:弟与某素无往来,前荐某丞未收。工程浩大,恐非某能胜任。世兄事当另图。"

  下面注着一个"隐"字,贾臬台父子便知是周中堂的别号了。贾臬台看过电报无语,口中说道:"既然周老夫子如此吩咐,你权且等他几天再作道理。"大少爷听了并不答应,自己肚里打主意,寻思了好半天,忽然想出一个计策,急忙忙奔到自己书房。他虽是捐班出身,幸亏肚才还好,提起笔来就写,登时写成功一封信。写完,自己又看了一遍。看他脸上甚是高兴,但不知这信是写给谁的。看完之后,封入信封,填好信面,忽又重新拆开,取了出来,又随便迭了一迭,套入信封里去,跟手往靴页子里一夹,怡然自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0:53 |显示全部楼层
  当晚,睡觉歇息无话。到了次日,见了父亲,也不说别的,但说:"今天爸爸上院见着抚台,请问一声,到底托他的事情,河台那里可曾有过信去?倘若已经提过,无论事情成与不成,似乎应得前去禀见一趟。天下断没有坐在家里可以得差使的。"贾臬台道:"你话不错。"这天上院见了抚台,未及开言,倒是抚台先提起,说:"世兄的事情,昨天兄弟已有信给河台了。听说河台这几天里头,就得动身到下游去踏勘,世兄可以先去见他一趟,就是工上的事情派不到,好歹总不会落空。"贾臬台听了着实感激,回来同儿子说知。大少爷道:"只要抚台有过信,我去见他就有了底子了。"

  这时候河台已经驻扎工上,不能像从前整天闲着无事。大少爷就于这日饭后动身,坐的是自己的双套车,后头跟着行李车、家人车,还有骡马一大群。在路无分昼夜,兼程而进。这天到了工上,在河台行辕旁边一个相好朋友的下处暂且住下。这相好也是新委的河工差使,姓萧号二多,是个候选知府,乃是河台的红人,天天见着河台的。贾大少爷有了这条好内线,更可以显他的作用。先打听河台这两天还不动身,他并不忙着禀见,说在路上辛苦了,要养息两天,方能出门。后来倒是萧知府关切,说:"你既然来了,应该先去见他老人家一面。这两天各省投效的人,一天总有好几起来禀见,都是大帽子的信。你再不去,将来好差使都被人家占了去,你就没有指望了。"贾大少爷道:"你别替我着急。我来虽来了,然而心上懊悔的了不得,这一趟很不该来,很该应在省里听听消息再来。"萧知府道:"省城里有甚幺消息?"贾大少爷道:"省城里有什幺消息!怕的是京里有什幺事情。他老人家倘或有点风吹草动,我们这个大局就有变动。所以兄弟甚是懊悔,早知如此,实实在在不该应来的。"萧知府说:"难道你得了甚幺确实信息不成?"贾大少爷道:"真实信息虽然没有,然而终究不妥。知己之间,我也不用瞒你,就是我动身的那一天,动身之后不到三个时辰,老人家接到京城里一封信,立刻派了三匹马一路追了下来,要追我回去。老哥,你想兄弟是何等性子躁的人,上了路,白天晚上那里歇一歇,三步路并做两步走,一口气赶到这里。我刚下车,他的马也赶到了。我看了信,真把我气的了不得!早知如此,我不会顿在省里候信,何必定要吃这一趟辛苦呢。所以我这两天不去上院,为的是等等信息再说。老哥,你不问我,亦不便告诉你,好在你也不是外人,告诉了你也不要紧。"萧知府听了,赛如顶上打了个闷雷一样,楞了好半天,才说道:"到底老大人接到京里那一个的信?这个消息究竟确不确?"贾大少爷听说,也不答言,从自己枕箱里找了一回,找出一封信来,随手递与萧知府,说道:"我们自己人,这个你拿去瞧了就明白。只要你外头不提起,我们自己晓得就是了。"萧知府接到手中一看,信上的字足有核桃大小,共只有三张信纸,信上说的话,除寒暄之外,就说:

  "令亲某人,拟改同知,分发河南。承嘱函托某人照拂。某办事不近人情,朝议咸薄其为人。仆前以舍亲某丞相属,至今亦未位置。令亲事容代缓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1:29 |显示全部楼层
  各等语。萧知府看了,意思似乎不甚明白,又翻来倒去的看。贾大少爷忙解说与他听道:"这是军机大臣周中堂给老人家的信。老人家是周中堂的门生。这件事情,还是三个月头里托他的,想不到如今才接到他老人家的回信。这信上的事情虽与兄弟毫不相干,然而照他这封信上,他老人家同河帅意思着实有点不对。他写这封回信的时候,黄河还没有开口子;如今出了这个岔子,我们私底下讲讲不妨,若照这封信上,河帅的事情恐怕不妙。所以老人家一得这封信,就要追我回去,叫我不要来。我所以到了这里一直不去见他,就是这个缘故。"

  萧知府听了,心上老大不高兴。然而他是河台的红人,更比别人休戚相关,听了那有不着急的。贾大少爷虽然再三嘱咐他不要提起,他见了河台,一心想献殷勤,难保不露出一言半语。齐巧这两日河台接到军机大臣上字寄①,屡奉严旨切责,说他"调度乖方,办理不善,若不克期合龙,定降严谴"各语。河台自从奉到这些谕旨,正在茶饭无心,走头无路,不知如何是好;再听了萧知府传来的话,焉有不关心之理。当向萧知府详细追问。萧知府也只得详陈无隐,把贾大少爷的话说了一遍,又把周中堂的信,大略念了一遍。河督听了,尤为毛发悚然,一想:"事情不妙!保不定这几天之内,里头还要动我的手!"想来想去,一筹莫展。只得与萧知府商量。又问他:"周中堂与贾臬台是个甚幺交情?抚台曾有信给我,说贾臬台的世兄如何老练,要我派他总办差使。何以他来了一直不来见我?"

  ①字寄:皇帝的谕旨由内阁寄递的意思。

  萧知府见问,只得把贾臬台拜门的一节说明,又说:"若照周中堂的信看起来,他二人的交情很不浅。至于贾道虽然来了几天,却因为路上感冒,所以一直还没有上来禀见。"河台又想了半天,说道:"若论工上的差使,总得熟手才可以委。现在说不得了,一来要看周中堂的分上,二则抚台又有过信来。好在下游地方很大,一个人也顾不来;贾某人现已来了,不如先把他添上,给他一个下游总办。将来里头的事,就托他老人家帮着疏通疏通。"萧知府连连称"是"。又说:"卑府下去,就叫贾道来禀见。"河台道:"他既然在路上感冒,不妨叫他多养息两天再来见我,河工上风大,吹着不是玩的。你就去把我的话传谕给他。我这里不妨先下札子,叫他请两天假就是了。"萧知府唯唯遵命。一到下处,立刻把这话告诉了贾大少爷。贾大少爷听了自然欢喜,心上想道:"他如今可上了我的当了。"未到天黑,札子已经送来。贾大少爷差使既已到手,病也没有了,并不请假,第二天便赴河督行辕禀见谢委。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2:15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回 摆花酒大闹喜春堂 撞木钟初访文殊院


  话说贾臬台的大少爷,自从造了一封周中堂的假信,吹了个风声到河台耳朵里,竟把河台瞒过,信以为真,立刻委他当了河工下游的总办。他心十分欢喜,立刻上辕禀见谢委禀辞。河台见面之后,不免又着实灌些米汤。他到工之后,自己一个人盘算:"将来大工合龙,随折保个送部引见,已在掌握之中。虽然免了指省、保举一切费用,然而必得放个实缺出来,方满我的心愿。"又想:要放实缺,非走门路不可,要走门路,又非化钱不可。"因此他一到工上,先把前头委的几个办料委员,抓个错,一齐撤差,统通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下游原有一个总办,见他如此作威作福,心上老大不高兴,屡次到河台面前说姓贾的坏话。河台碍于情面,不好将他如何。后来又被贾总办晓得了,反说他有意霸持,遇事掣肘,递了个禀帖给河台,请河台撤他的差使,以便事权归一:"大人若不将他撤去,职道情愿辞差。"河台无法,只得又把前头的一个总办调往别处,这里归了他一人独办,更可以肆无忌惮,任所欲为。

  诸公要晓得:凡是黄河开口子,总在三汛。到了这时候,水势一定加涨,一个防堵不及,把堤岸冲开,就出了岔子。等到过了这个汛,水势一退,这开口子的地方,竟可以一点水没有。所以无论开了多大的口门,到后来没有不合龙的。故而河工报效人员,只要上头肯收留,虽然辛苦一两个月,将来保举是断乎不会漂的。此番贾大少爷既然委了这个差使,任凭他如何赚钱,只要他肯拿土拿木头把他该管的一段填满,挨过来年三汛不出乱子,他便可告无罪。就是出了乱子,上头也不肯为人受过,但把地名换上一个,譬如张家庄改作李家庄,将朝廷朦过去,也就没有处分了。自来办大工的人都守着这一个诀窍,所以这回贾大少爷的保举竟其十拿九稳。

  有话便长,无话便短。过了几日,决口地方虽不能如上文所说的点水俱无,然而水热渐平,防堵易于为力,又加以河帅恐遭严谴,昼夜督催。贾大少爷本是个娇生惯养的人,到了此时,也只好跟在工上吃辛吃苦,亦总算难为他了。等到工程十成八九,大众方才把心放下。下游工程统归总办作主,当由他选择吉日吉时合龙。到了那天四更头里,贾大少爷换了一身簇新的行装,摆齐亲兵小队,跨了一匹高头大马,亲到工上督率。等着吉时报到,大工告成,总办又统率在工大小文武员弁,上香行礼,叩谢河神。文武员弁,又一齐向总办贺喜。总办又赴河帅行辕禀知合龙。当蒙河帅传见,允为从优保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2:43 |显示全部楼层
  照例文章,不用细述。贾大少爷事完之后,当即回省,仍在父亲衙内居住。过了些时,电报局得了阁抄上谕,晓得贾大少爷蒙河督于奏报合龙折内,另片奏保,奉旨送部引见,先赏加布政使衔。得信之下,自然欢喜。河督因他是贾臬台的少爷,乃是同寅之子,虽未接到部文,业奉圣旨允准,特地先写信来关照。贾臬台便叫儿子先赴河督、巡抚两院叩谢。此时督、抚两宪俱已开复处分,而且一齐又交部从优议叙,自然也是高兴的。等到大案出奏的时候,贾大少爷除将在工员弁分别异常、寻常请奖外,又趁势把自己的兄弟侄儿,亲戚故旧,朦保了十几个在里头。河督一时不及细察,统通保了进去。这是河工上的积弊如此,也无从整顿的。

  闲话休题。单说贾大少爷这一趟差使,钱也赚饱了,红顶子也戴上了,送部引见也保到手了,正是志满心高,十分得意。在家里将息了两个月,他便想进京引见,谋干他的前程。禀告父亲,贾臬台自然无甚说得,随向原保大臣那里请了咨文,择日登程北发。预先把赚来的银子,托票号里替他汇十万进京。又托京里朋友预为代赁高大公馆一所,以便到京居住。诸事办妥,然后自己带了一个姨太太,一个代笔师爷,又一个管帐的,并男女大小仆人、厨子、车夫人等,数了数足足有三十来个。贾大少爷同姨太太坐的都是自己的车,其余全是祥符县办的官车。

  在路晓行夜宿,非止一日。一日到得北京城,在顺治门外南横待,朋友替他预先找好的一座公馆暂时住下。贾大少爷此番进京原是为广通声气起见,所以打定主意,极力拉拢。到京之后,凡是寅、年、世、戚、乡谊,无不亲自登门奉拜,足足拜了七八天的客方才拜完。他每日出门,坐的是自己的坐车。骡子是在河南五百两银子买的。赶车的一齐头戴羽缨凉帽,身穿葛布袍子,腰挂荷包,足登抓地虎,跨在车沿上,脊梁笔直,连帽缨子都不作兴动一动。这个名堂叫做"朝天一炷香"。京城里顶讲究这个,所以贾大少爷竭力摹仿。坐车之外,前顶马,后跟骡,每到一处,管家赶忙下马,跑在前头投帖。所拜的客,也有见得着的,也有见不着的,也有发帖子请吃饭的,也有过天来回拜的。贾大少爷都不在意,顶要紧的是太老师周中堂同着寄顿银子一个钱店掌柜,外号叫做黄胖姑的,到京的第二天,就去奉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3:20 |显示全部楼层
  齐巧这天周中堂请假在家,一见大片子名字上头写着"小门生"三个字,另外粘着一张签条,写明"河南按察使贾某之子",周中堂便晓得是他了。这位老中堂一直做京官,没有放过外任,一年四季,甚幺炭敬、冰敬、贽见、别仪,全靠这班门生故吏接济他些,以资浇裹。如今听说是他,心上早打了底子,立刻请见。贾大少爷进去了好一回,只觉得冷冷清清,不见动静。约摸坐了半个钟头,中堂方才出来。贾大少爷朝他拜了几拜,中堂只还了半个揖,让他坐。他晓得中堂的炕不是寻常人可以坐得的,就在帝边一张椅子上坐下。中堂见了他,气吁吁的,只问得他父亲一声"好",跟手自己就发了一顿牢骚,随后方问:"你来京干吗?"贾大少爷一一回答。中堂见话说完,就此送客。贾大少爷出来,忙赶到前门外大栅栏去找黄胖姑。黄胖姑是绍兴人,因为在京年久,说的一口好京话,京城上下三等人都认得,外省官场也很同他拉拢。大家为他养的肥胖,做起事来又有些婆婆妈妈的腔调,所以大家就送他一个表号,叫他做黄胖姑。他这表号是没有一个人不晓得的。贾大少爷到他店门口下了车,不等通报,闯进了门就嚷着问道:"胖姑在家没有?"惹得一班伙计们都抿着嘴笑。一个伙计把他领到客座里。只听得嘻嘻哈哈一阵笑声,从里头笑到外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黄胖姑。黄胖姑一见贾大少爷,嘴里嚷道:"我的大爷,你是几时来的?可把我想坏了!"贾大少爷要同他行礼,他双手拉住贾大少爷的手,不准他下礼,那股要好的劲,画亦画不出,两人分宾叙坐。才坐下,黄胖姑又站起来问:"老大人好?"贾大少爷亦站起来回答说:"好。"然后仍旧坐下对谈。黄胖姑要留贾大少爷吃便饭。贾大少爷道:"今天要拜客,过天再扰罢。"黄胖姑便问:"今天拜了些甚幺客?"贾大少爷回称:"刚从周中堂那里来。"黄胖姑道:"这位老中堂现在背时的了,你去找他做啥?"贾大少爷一听大惊,急于要问。黄胖姑道:"新近他老人家因为误保了一个人,上头很不喜欢,着实拿他申饬,几乎把官送掉,亏了一位王爷替他求情,官虽没有坏,恐怕要去①军机,所以他这两天请假躲在家里。你想,出了军机,还有甚幺捞呢?"贾大少爷听说,心上沉思道:"怪不得走上大门冷清清,见了他老人家面色很不对,又发了半天牢骚,原来就是这个讲究。"想罢问道:"保着一个甚幺人保举错了?"黄胖姑道:"本来老中堂也太糊涂了!甚幺人保不得,偏偏保举个维新党,怎幺不要坏官呢!赶出军机还是便宜他的。"贾大少爷顿脚说道:"糟了,糟了!里头顶恨这个,他老人家怎幺糊涂到这步地位!他保举维新党,人家就要疑心他,连他亦是个维新党。"黄胖姑道:"对啊,正是为此。"贾大少爷道:"既然如此,以后他那里我亦不便常去走动,省得叫人家疑心,说我也是他们同党。"黄胖姑把大拇指头一伸道:"我的大爷,你真是个明白人,有见识!我佩服你!况且这种背时的人,你巴结他也没用。"

  ①去:离开、去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4:10 |显示全部楼层
  贾大少爷听了,半天不语。黄胖姑何等刁钻,早已瞧出他是因为断了一条门路,心上可惜的意思,便说道:"他的事是自己找的,我们也不必顾恋他。大爷,咱是自己人,你的事情我总可以效力。我有几个朋友在里头,大家都还说得来,你委了我,我去托他们,包你成功就是了。"贾大少爷一听这话,句句打入他的心坎,霎时转忧为喜,连说:"本来有许多事要拜托费心。……过天细细的再谈。"说完起身,要往别处拜客。黄胖姑又恐怕卖买被人家分做了去,不肯放松一步,先约他明天到便宜坊吃中饭,又道:"大爷早晨出门拜客,可以到馆子里去换便衣,咱们尽兴乐一乐。"贾大少爷立时应允。临时出来上车,忽然又笑着问黄胖姑道:"近来有什幺好'条子'没有?"黄胖姑道:"有有有,明天我荐给你。"说完各自分手。

  黄胖姑回转店内,立刻写帖子请客。所请的客:一位是新科翰林钱运通钱太史①一位是甲班②主事王占科王老爷。一位是个宗室老爷,名字叫做溥化,排行第四,人家都尊他为溥四爷。一位是银炉③老板,姓白号韬光。一位是琉璃厂书铺掌柜的,姓黑,名字叫做黑伯果,天生一张嘴,能言惯道,一到席面上,咭咭呱呱,只有分一个人说的话,大家叫顺了嘴,把黑伯果三个字竟变为"黑八哥"了。还有一位,是在前门外开古董铺的,姓刘名厚守,新近捐了一个光禄寺署正,常常带着白顶子同大人先生们来往。这些人除去钱、王二位是带还东的,其余全是黄胖姑的好友,而且广通内线,专拉皮条。黄胖姑看准了,想做贾大少爷一注生意,所以把这些人一齐邀来。当下数了数,连贾大少爷一共是七个客人。帖子写好,派人一面到便宜坊定座,一面分头请客。不在话下。

  ①太史:即翰林,因翰林院修史书而得名。
  ②甲班:甲榜,指进士出身。
  ③银炉:旧时铸造宝银的机构,清代有官设和私营之分,兼营银钱业务。

  到了次日,看看自鸣钟上刚正打过十一点,黄胖姑吩咐套车,自己先到便宜坊等候。约摸有三刻工夫,黑八哥头一个先来。第二个便是宗室溥四爷,一进门就同黄胖姑请安拉手,说不出那副亲热样子。贾大少爷虽然沿途拜客,倒也未曾耽搁,接着也就来了。一个个问"贵姓、台甫",黄胖姑替他们三个彼此通姓报名,大家无非说了些"久仰"的客气话。后来说到溥四爷,黄胖姑说:"贾大哥!我们这位溥老弟乃是宗室当中第一位博学。"说罢,又哈哈一笑道:"谁不晓得北京城里有名的才子溥四爷呢!我从前考过他的学问:我拿笔在纸上写一竖两点,他认得是个小的'小'字,后来我又在小字上头加了两横,难为他亦认得,说是出告示的'示'字,跟手我又在示字上加了一个宝盖头,他说这是我们宗室的'宗'字。这些都不稀奇,末后来又在宗字头上加一个山字,这却难为他了,你说他念个甚幺字?"贾大少爷尚未接言,黄胖姑道:"他说是哈哒门的'哈'字。大爷,你瞧,亏他好记性,记得这字是哈哒门的'哈'字。"贾大少爷也明白,北京城的崇文门的俗名叫做哈哒门,想是溥四爷念惯了"哈"字,看惯了"崇"字,所以拿"崇"字当作"哈"字读了。晓得这话是黄胖姑奚落溥四爷的,但系初次相会,不便说甚幺,只好笑而不答。及至回头再看,溥四爷却是眉头一掀,脖子一挺,欲笑不笑的满面孔得意之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4:36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言来语去,正谈论间,白韬光、刘厚守、钱太史三个人亦都来到。其时已有四点多钟,只差王主事一个人。黄胖姑道:"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坐罢,空了首席等他。"刚才入座停当,人报王老爷来,大家一齐站起,主人出位相迎。只见王主事穿着衣帽进来,先朝主人作了一个揖,又朝台面上作了一个总揖。黄胖姑让他换了便衣入座。在席的人,王主事只认得钱太史及古董铺老板刘厚守两个人。钱太史发达比他迟两科,乃是后辈,并不在意。倒是这刘厚守,乃是一直充当现任满大学士、又兼军机大臣华中堂的门上。跟了中堂几年,着实发了几十万银子的家私,因此就在前门外开了一丬古董铺。如今虽然捐了官,却还常到中堂宅内当差。王主事还是那年朝考,中堂派了阅卷大臣,照例拜门去过几趟,没有得见,只好在刘厚守门房里坐坐。刘厚守虽不认得他,他却记得刘厚守的面孔。自古道:"宰相家奴七品官。"况且他现在又捐了署正,同是六品,一样分印结,而且又是中堂老师的门口,寻常人那里巴结得上。如今反见他坐在下首,自己坐了首坐,心上着实不安,一定要同刘厚守换坐。刘厚守不肯道:"你别光让我,还有别人呢。"王主事只得又让别人,别人都不肯,只得自己扭扭捏捏的坐了。然后同不认得的人,一一问"贵姓、台甫","贵科、贵班、贵衙门"。一问问到贾大少爷,贾大少爷回称"姓贾,号润孙。"黄胖姑插口说道:"这位便是河南臬台贾筱芝贾大人的少爷,我们至好。"王主事道:"原来是孝子顺孙,聚在一门,难得难得!"跟手又问:"贵科?"贾大少爷涨红了脸,回答不出。黄胖姑只得又替他说道:"这位贾观察乃是去年赈捐案内保过道班,今年河工合龙,又蒙河台保了送部引见。他老大人官声甚好,早已简在帝心,将来润翁引见之后,指日就要放缺的。"王主事一听他不是科甲出身,立刻回转了脸不同他说话。在坐的人只有同钱太史还说得来。王占科乃是"庶常散"①的主事,钱运能乃是新庶常,所以钱运通见了王占科竟其口口声声"老前辈",自称"晚生"。王主事却是直受不辞,非凡得意。不料谈了半天,刘厚守忽然问王主事道:"王老爷你好面善,我们好象在那里会过?"一句话问住了。王主事羞的满脸通红,歇了半天才答道:"厚翁,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兄弟那年朝考下来,三次到中堂老师那里去叩见,回回都坐在厚翁的屋子里,怎幺就忘记了?"刘厚守道:"莫怪,莫怪!我们中堂,每日找他的人可不少,咱那里记得许多。不要说别的,外省实缺藩、臬来过几次,我还记不清他的名字,何况……"说到这里,不往下说了。黄胖姑赶忙打岔道:"这位王大哥,乃是刑部主事,贵州司行走②,当差很勤。将来老中堂跟前,还得你老哥保举保举他,常常提提他名字,拜托拜托!"刘厚守听了一笑。王主事更觉难以为情,坐立不定。

  ①"庶常散":庶常,即庶吉士。翰林院设庶常馆,选新进士之优者入馆学习。称为庶吉士。三年后考试成绩优秀者授以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称为散馆。
  ②行走:被派到其它机构办事的官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8:07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档口里,贾大少爷坐着无味,便做眉眼与黄胖姑。黄胖姑会意,晓得他要叫"条子",本来也觉着大家闷吃不高兴,遂把这话问众人。众人都愿意。黄胖姑便吩咐堂倌拿纸片。当下纸笔拿齐,溥四爷头一个抢着要写,先问:"王老爷叫那一个?"王老爷说:"二丽。"无奈溥四爷提笔在手,欲写而力不从心,半天画了两画,一个"丽"字写死写不对,后来还是王老爷提过笔来自己写好。当下检熟人先写,于是刘厚守叫了一个景芬堂的小芬。黑伯果叫了一个老相公,名字叫绮云。白韬光说:"我没有熟人,我免了罢。"主人黄胖姑倒也随随便便。不料溥四爷反不答应,拉着他一定要叫。白韬光道:"如要我破例叫条子,对不住,我只好失陪了。"大家见他要走,只得随他。钱运通说:"老前辈在这里,不敢放肆。"王老爷不去理他,早已替他写好了。溥四爷最高兴,叫了两个:一个叫顺泉,一个叫顺利。末后轮到贾大少爷。王老爷因为他是捐班,瞧他不起,不同他说话,只问得黄胖姑一声说:"你这位朋友叫谁?"贾大少爷叫黄胖姑荐个条子。黄胖姑想了一回,忽然想到韩家潭喜春堂有个相公①名叫奎官。他虽不叫这相公的条子,然而见面总请安,说:"老爷有什幺朋友,求你老赏荐赏荐!"因此常常记在心上。当时就把这人荐与贾大少爷。主人见在台的人都已写好,然后自己叫了一个小相公红喜作陪。霎时条子发齐,主人让菜敬酒。

  ①相公:把男妓。

  不多一会,跑堂的把门帘一掀,走了进来,低着头回了一声道:"老爷们条子到了。"众人留心观看,倒是钱太史的相好头一个来。这小子长的雪白粉嫩,见了人叫爷请安,在席的人倒有一大半不认得他。问起名字,王老爷代说:"他是庄儿的徒弟,今年六月才来的。头一个条子就是我们这位钱运翁破的例。你们没瞧见,运翁新近送他八张泥金炕屏,都是楷书,足足写了两天工夫,另外还有一副对子,都是他一手报效的。送去之后,齐巧第二天徐尚书在他家请客。他写的八张屏挂在屋里,不晓得被那位王爷瞧见了,很赏识。"说至此,钱太史连连自谦道:"晚生写的字,何足以污大人先生之目!……不过积习未除,玩玩罢了。"王占科道:"这是他师傅庄儿亲口对我讲的,并不假。照庄儿说起来,运翁明年放差,大有可望。"大众又一齐向钱太史说"恭喜"。

  正闹着,在席的条子都络续来到,只差得贾大少爷的奎官没来。这时候贾大少爷见人家的条子都已到齐,瞧着眼热,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甚觉没精打彩。黄胖姑看出苗头,便说:"奎官的条子并不忙,怎幺还不来?"正待叫人去催,奎官已进来了。黄胖姑便把贾大少爷指给他。奎官过来请安坐下,说:"今日是我妈过生日,在家里陪客,所以来的迟了些,求老爷不要动气!"溥四爷说道:"你再不一,可把他急死了。"一头说话,一头喝酒。叫来的相公搳拳打通关,五魁、八马,早已闹的烟雾尘天。贾大少爷便趁空同奎官咬耳朵,问他:"现在多大年纪?唱的甚幺角色?出师没有?住在那一条胡同里?家里有甚幺人?"奎官一一的告诉他:"今年二十岁了。一直是唱大花脸的。十八岁上出的师,现在自己住家。家里止有一个老娘,去年腊月娶的媳妇,今年上春三死了。住在韩家潭,同小叫天谭老板斜对过。老爷吃完饭,就请过去坐坐。"贾大少爷满口答应。奎官从腰里摸出鼻烟壶来请老爷闻,又在怀里掏出一杆"京八寸"①,装上兰花烟,自己抽着了,从嘴里掏出来,递给贾大少爷抽。贾大少爷又要闻鼻烟,又要抽旱烟,一张嘴来不及,把他忙的了不得。一头吃烟,举目四下一看,只见合席叫来的条子,都没有像奎官如此亲热巴结的,自己便觉着得意,更把他兴头的了不得。

  ①京八寸:长烟袋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29 15:58:33 |显示全部楼层
  黄胖姑都看在眼中,朝着贾大少爷点点头,又朝着奎官挤挤眼。奎官会意,等到大家散的时候,他偏落后迟走一步。黄胖姑连忙帮腔道:"大爷,怎幺样?可对劲?"贾大少爷笑而不答。溥四爷嚷着,一定要贾大少爷请他吃酒:"齐巧今儿是奎官妈的生日,你俩如此要好,你不看朋友情分,你看他面上,今儿这一局还好意思不去应酬他吗?"白韬光道:"润翁赏酒吃,兄弟一定奉陪。"黑伯果拍他一下道:"不害臊的,条子不叫,酒倒会要着吃。"说的大家都笑了。贾大少爷却不过情,只得答应同到奎官家去。又托黄胖姑代邀在席诸公。王老爷头一个回头说:"明天有公事,要起早上衙门,谢谢罢!"刘厚守说:"我不能磨夜,有时候的,九点钟总得回家。"黄胖姑道:"不错,厚翁嫂夫人阃令极严,我不敢勉强。回来叫他顶灯吃苦头,是对他不住的。"又朝着钱太史说道:"运翁明天没有甚幺事情,可以同去走走。"贾大少爷因为他是翰林,要借他撑场面,便道:"运翁是最好没有,我们一见如故,今天一定赏光的。"钱太史无奈,只得应允。王老爷起先还想拉住钱太史,做眼色给他,叫他不要去,后来见他答应,便也无法。他自己只得跟了刘厚守,先辞别众人,上车而去。

  这里大家席散,约摸已有八点多钟。等到主人看过帐,大众作过揖,然后一齐坐了车,同往韩家潭而来。便宜坊到韩家潭有限的路,不多一会就到了。下车之后,贾大少爷留心观看:门口钉着一块黑漆底子金字的小牌子,上写着"喜春堂"三个字;大门底下悬了一盏门灯。有几个"跟兔",一个个垂手侍立,口称"大爷来啦。"走进门来,虽是夜里,还看得清爽,仿佛是座四合厅的房子,沿大门一并排三间,便是客座书房,院子里隔着一道竹篱,地下摆着大大小小的花盆,种了若干的花。

  这一天是奎官妈的生日,隔着篱笆,瞧见里面设了寿堂,点了一对蜡烛,却不甚亮。有几个穿红着绿的女人,想是奎官的亲戚,此外并无别的客人,甚是冷冷清清。当下奎官出来,把众人让进客堂。贾大少爷举目四看:字画虽然挂了几条,但是破旧不堪;烟榻床铺一切陈设,有虽有,然亦不甚漂亮。一面看,一面坐下。溥四爷、白韬光两个先吵着:"快摆,让我们吃了好走。"主人无奈,只得吩咐预备酒。一声令下,把几个跟兔乐不可支,连爬带滚的,嚷到后面厨房里去了。霎时台面摆齐,主人让坐,拿纸片叫条子,以有条子到,搳拳敬酒,照例文章,不用细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29 05:56 , Processed in 0.04884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